9月19日,“走进美丽新疆”全国省级媒体采风团踏入英吉沙县小刀村,探寻这座非遗村落的时代变迁密码。
9月19日,游客在英吉沙县小刀博物馆游览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约提克尔·尼加提摄
刚进村口,清脆的金属撞击声便循风而来。工坊内,炉火映红了刀匠阿卜杜拉·阿卜杜赛麦提专注的面庞,他手中的铁锤起落如鼓点,迸溅的火星在昏暗的空间划出璀璨弧线。案台上,处于不同工序的小刀错落有致——有的刀刃泛着冷冽亮光,有的刀柄尚待镶嵌宝石,无声诉说着制刀工艺的繁复精妙。“英吉沙小刀要历经29道工序,每一步都是祖辈传下的绝活。”阿卜杜拉擦拭着额头的汗珠,眼神里满是自豪。
9月19日,刀匠在工坊内制作小刀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约提克尔·尼加提摄
这座被誉为“中国小刀之乡”的村落,早已将非遗技艺植入发展脉络。英吉沙小刀凭借精巧造型、瑰丽纹饰和削铁如泥的刀锋闻名于世。自1991年摘得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,到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再到2024年十二生肖系列作品在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折桂,它始终闪耀着丝路明珠的独特魅力。
9月19日,刀匠在工坊内制作小刀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约提克尔·尼加提摄
9月19日,刀匠在工坊内制作小刀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约提克尔·尼加提摄
如今的小刀村焕发勃勃生机。95家刀具工坊鳞次栉比,412名工匠以锤为笔续写传奇。2023年,山东省援疆打造的非遗小镇核心项目——刀王故居落成,吸引众多传承人入驻,为传统工艺注入创新活力。目前,小刀产业链已带动610余人就业,2024年实现销售额8000万元,让非遗瑰宝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“金钥匙”。从古老的锻打声到现代化的展销平台,英吉沙小刀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蜕变,铺就了村民迈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。